白岩松简介

西装定制海拉尔-西装定制海拉尔哪里有卖

白岩松

国籍:中国

民族:蒙古族

星座:狮子座

血型:AB型

身高:179cm

体重:65kg

出生地: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

出生日期:1968年8月20日

职业:主持人、记者

毕业院校: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

代表作品:焦点访谈、新闻周刊、感动中国、新闻1+1

主要成就:“中国金话筒奖”、“长江韬奋奖” 、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

家庭成员:妻子(朱宏钧)、儿子(白清扬)

扩展资料

“白岩松”演艺经历:

1993年,参与创办和主持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《东方时空》,并推出子栏目《东方之子》。

1996年,在央视做奥运会报道工作。1997年,相继参与了央视对香港回归、三峡大坝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。1998年,参与报道抗洪救灾。1999年,参加了澳门回归直播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转播。

2000年,与赵忠祥、倪萍等20位主持人共同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。2001年,参加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、中国加入WTO的报道;同年11月,由白岩松参与策划、创办的《时空连线》栏目成功推出,他出任该栏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。

2003年,开始主持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专题节目《中国周刊》(后更名为《新闻周刊》)和新闻评论节目《央视论坛》,同时担任新闻脱口秀节目《新闻会客厅》的制片人。2005年,主持“感动中国”年度人物评选;同年,主持《东方时空》特别节目《岩松看台湾》。

2007年,主持中央电视台《东方时空看世界》特别节目《岩松看日本》;同年6月25日,主持《焦点访谈》连载节目“岩松看香港”,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。

2008年,与李咏、周涛、朱军、董卿、刘芳菲、张泽群一同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;同年,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评论节目《新闻1+1》;3月,和敬一丹主持了《感动中国》年度人物评选;8月,与甄诚、朱晓琳、宁辛一同主持中央电视台奥运特别节目《奥运快讯》。

2009年1月,与董卿、朱军、周涛、张泽群、朱迅一同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,并在晚会中担任众多特别设置的访谈环节的主持;5月,主持中央电视台电视采访活动《岩松看美国》;10月1日,与欧阳夏丹共同主持转播国庆60周年庆典;12月23日,客串主持CCTV-3《艺术人生》年终特别节目《温暖2009》,并与董卿、于丹一同担任特约点评人。

2010年,担任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解说;同年,获得第11届"中国电视榜"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”称号;12月,出版个人著作《幸福了吗》。2012年,担任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解说。

2013年12月28日,出版书籍《一个人与这个时代》,该书印刻了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及社会时代史、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史。2014年10月10日,受邀参加第十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开幕式。

2015年4月18日,与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春妮一同主持“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”启动仪式;10月24日,参加由腾讯视频打造的校园演讲节目《理想时间》第二季上海专场,在节目中发表主题为“白说《道德经》”的演讲;12月,出版图书《白说》。

2016年,白岩松担任里约奥运会的解说;随后,跟随《新闻1+1》节目栏目组探访巴西,并主持新闻频道推出的里约奥运会特别节目《1+1看巴西》;8月10日,出版图书《岩松看台湾——远的历史近的情》,该书是他采访、思考的散文随笔;8月14日,他参加了映客直播的奥运会特别节目《三人五环》,在节目中连线里约奥运现场;9月4日,主持G20杭州峰会特别直播节目。

2017年3月,白岩松与《新闻1+1》栏目组共同出版了书籍《万事尽头,终将如意》。2018年1月31日,受邀主持“听见美·濮哥读美文朗诵会”;11月10日,参加丽江古城名家讲坛,为丽江听众带来题为《改革40年:改变和正在改变着什么》的讲座。

百度百科-白岩松

海拉尔温度

海拉尔全年平均温度是?-6℃?~?5℃。

白天平均5℃,建议穿风衣、大衣、夹大衣、外套、毛衣、毛套装、西装、防寒服等保暖衣服。夜间平均?-6℃?,建议穿棉衣、冬大衣、皮夹克、厚呢外套、呢帽、手套、羽绒服、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。

简介:

海拉尔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北部,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,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,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的接合地带,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9°28′~120°34′与北纬49°06′~49°28′之间。

海拉尔区境内东高西低,属于“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”,海拔高度在603.0—776.6米之间,相对高差170多米。形成三个地质单元,谢尔塔拉东山二个构造台地,以及海拉尔盆地。前者以高平地为主,后者以低平地和河滩地为主,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、高平地、低平地和河滩地。

白岩松是如何成名

白岩松

白岩松,男,蒙古族,1968年8月20日出生,中共党员,大学文化,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。

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海拉尔市,1979年就读于海拉尔第二中学

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

1989年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中国广播报》工作

1993年起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《东方时空》栏目,之后出任总主持人。从1997年开始,他主持了香港回归、三峡大江截流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、澳门回归,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。他还参与策划并主持《焦点访谈》、《中国之路》等节目。他在主持生涯中,告别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,自己参与策划,并负责大多数节目的撰稿,使其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,活泼而不媚俗,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人物之一,并获“金话筒”奖。

2003年新闻频道创建,他开始主持《中国周刊》。

近期,白岩松主持了《焦点访谈》连载节目“岩松看香港”,以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。

白岩松《痛并快乐着》

白岩松说,在人的一生中,幸福和痛苦都只占5%,余下的就是平淡的生活。他的平淡生活中包含着三大要素:一是音乐。他迷恋摇滚乐,喜欢“清醒”乐队,因为他们“找回了旋律”。他也爱听马勒的交响作品,那乐声让他觉得“老马”还在继续痛苦,而他过得挺好。二是足球。戏称自己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“足球专业”的白岩松,把足球比喻成摆在桌上的米饭,当然,现在这碗饭嚼起来没有过去“香”了。三是心理调节。“特好的时候要有危机感,特差的时候也要能够平静下来,想想,前面还有好事等着我呢。”

白岩松讲述自己成为电视人的经历

1993年春节刚过,我在《中国广播报》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,是当时在电台《午间半小时》工作的崔永元打来的,“小白,我的同学在电视台要办一个新的节目,挺缺人的,你过去帮帮忙怎么样?”

这不是一个什么重大的抉择,因此我一口答应下来。

在当时的北京新闻界,干好本职工作之余到别的媒体帮帮忙正开始成为时尚,再加上那时总感觉有多余的精力可分配,尝试点新东西总是好的。没人会知道接了电话爽快的答应会让我今后的生活发生大的变化,一个简单的决定让我走上一条与以前不太相同的路。

接下来和《东方之子》的制片人时间联系上了。当时的栏目还不叫《东方之子》,只知道是一个人物栏目,我的任务是去这个栏目当策划,也就是帮助主持人设计一些问题,一起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人物分析。我不认为这很难,因为在几年的报纸生涯中,我也采访过好多人,再加上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副业,不可能把宝押在这个栏目上,因此心里几乎没有什么负担。

时间很慎重,一个上午,他来找我,我给他拿了几篇我过去采访人物的文章,时间仔细看过之后,拍板,你来吧!

2月底,我去时间他们的大本营,当时他们一些人在北京亚运村的一座办公楼里租了一大套房子,为节目的开播作准备。大大的客厅被改造成演播室,两张凳子固定了采访人和被采访人的位置,其他人住在另外屋里,很有点小成本家庭作坊的意思。这就是《东方之子》刚刚成立时的情景。

刚一进屋,时间把我介绍给大家,我的年龄在那儿摆着,和“策划”这个职称似乎有点距离,我看得出屋内人士脸上那种不太信任的神情。正好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场,更是惊讶而直爽地喊道:转了好几圈,我以为找的是个老头呢,原来把你找来了!

我并没有感到尴尬,因为毕竟年轻还有些不知深浅,加上制片人时间和我谈话的时候,淡化了我的工作职责,也没有把太大的工作压力给我。

工作就这样开始了,当时的主持人都已到位,包括《工人日报》的胡健大姐、社科院的陆建华以及另外一位女学者,在他们的面前,我更是感觉到,我将把自己的服务工作干好……就这样我也慢慢地上了路,白天在报社正常工作,晚上和周末与未来的东方之子们打交道,日子倒也过得充实。

记不清是哪一天,时间找到我:“后天你出差去山东:采访一个企业家,你做一下准备吧!”

我一时有点懵,什么,我去采访:没有搞错吧?

没有,时间的态度很坚决,也没有作什么解释就走了。听了这个安排,当时组里的摄像赵布虹倒是来了个预言:刚开始人们可能会不习惯你,不过你会慢热的,能行!

我肯定不是千里马,但就在这一位又一位伯乐的督促下,半推半就地上了电视路。

在去山东的火车上,我和同事聊天,信誓旦旦地对自己来了个设计:我要做一个不穿西装的采访人,至少领带是不能系的。但计划没有变化快,到达山东济南,采访开始前,时间看到我一身休闲装束,便临时给我借了一件西装,领带也打了上去,当时瘦骨嶙峋的我终于穿上一个宽大的西装,晃晃荡荡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电视机采访。想休闲一点的梦想没有了一个好的开头,以后几番挣扎几番被领导训斥,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步一步走上西装革履之路,虽然别扭,但一句“要对观众尊重”就慢慢打消了我的自由设想。

由于《东方时空》节目将在5月1日正式开播,因此我这次到山东采访的对象是济南钢铁厂的厂长马俊才,一个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最初和电视的磨合于我不是问题,既然不懂电视我也就没了镜头感、摄像机在哪儿的顾虑,摄像师跟我说:“你只管像平时一样采访,别的事由我管。”就这样,我的第一个电视采访完成了。

在栏目开播前,要为自己的栏目设计一句广告词,当时没有多少精雕细刻的时间,编导在机房外我在录制间里,现上轿现扎耳朵眼,第一句“浓缩人生精华”在我脑海中跳出的很快,大家也一致认可,而第二句就多少有些周折,一句一句地抛出一句一句地否决,直到“尽显英雄本色”,大家才松了一口气。于是从第一天节目播出起,“浓缩人生精华,尽显英雄本色”这句《东方时空》栏目的第一个栏目广告就开始每天和大家在早上见面。直到后来,随着《东方时空》节目“平视”概念的增强,加上栏目广告词一句才最好,终于有一天,“尽显英雄本色”这句话和观众告别,《东方之子》栏目和“浓缩人生精华”紧密为伴,这句话也成了栏目的一个标志。

那时的我自然也没有太长的设计。1993年5月底,我接到制片人时间的电话,问我想不想调进中央电视台,我没太考虑就拒绝了。“做电视”是副业这种概念在我当时的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,再加上当时在广播报,我正筹办着一张新报纸《流行音乐世界》,报社内部也把这件事当成了重点,甚至创刊号各个版的内容和样式都设计出来了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专门为此开了会,台长也讲了话表示支持,在会上“高举起流行音乐这面大旗”很给人一种振奋。能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未来的工作,对我来说自然是件快乐的事,欣喜之中,觉得自己电视到底能做多久,心中没底,于是就拒绝了时间的好意。

但走进电视看来还是我的宿命,过后没多久,已经呼之欲出的《流行音乐世界》在当时一种对流行音乐依然不屑的氛围中,被某位领导判了刑。寄托了我的热情和理想的梦碎了。我立即有了万念俱灰的感觉,好吧,走。这个念头一出来,最后走进电视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。

也曾有人问过我,假如那张报纸办下来,你和电视说再见不会后悔吧?我想不会的,一来人生没有假如,二来每条路都会有不同的风景。走上办报之路自然会依照另一种规则欣赏着路边的景致,也会有挣扎,也会有快乐,也许今天的自己会在那样的一条路上寻找到另一种成就感。

可最终,我还是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人。